mfbl.info www.mfbl.info,最快更新<a href="http://www.mfbl.info/book_71268/">大唐不良人</a>最新章节!
    显庆五年,二月,帝巡幸东都洛阳。
    辛巳,至并州。
    夏,四月,癸巳,至东都。
    唐朝的并州,乃是李唐起家之太原。
    这里也是大唐重要的兵源所在。
    显庆五年,刚生擒都曼,献俘于洛阳的苏定方随李治巡幸太原。
    这是苏大为暗中筹谋之计,借着李治巡幸的机会,暗中调兵遣将,以图瞒天过海。
    建立东都洛阳时,李治便有甩开关陇门阀贵族,另立炉灶的意图在里面。
    但直到此次,才真正体现出立东都的价值。
    之前无论是倭国细作,又或者高句丽、百济的情报,皆重点盯在长安上。
    待李治带着苏定方并文武群臣出长安后,这些敌国情报机构忽然发现,自己想要知道李治的行踪,还有唐军动向,变得十分困难。
    待到他们得知苏定方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,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,十万人征讨百济的情报后。
    已是数月之后。
    算算时间,已经被苏大为的都察寺,借李治巡幸之事,完美的打了一个时间差。
    几乎在同一时间,大唐西北再次传来动荡。
    李治遂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、左武侯将军延陀梯真、居延州都督李合珠并为冷岍道行军总管,各将所部兵以讨叛奚。
    更以枢宾等为沙砖道行军总管,以讨契丹。
    是年十二月,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,擒契丹王阿卜固。
    此战之后,薛仁贵因功拜左武侯将军,封河东县男。
    同年八月,吐蕃复攻吐谷浑,大唐此时在西线力有不支,最擅长打硬仗的苏定方不在西北,不得不战略收缩。
    吐蕃因此大量侵占吐谷浑的土地,逼得吐谷浑王族不得不向大唐内迁。
    话分两头。
    六月,大唐皇帝李治尚在东都巡幸。
    苏定方悄然率军东出,唐军还在路上的时刻。
    苏大为,已经踏上了百济的土地。
    站在海边,鼻中嗅着海水特有的咸腥味,耳中听到各种海鸟的鸣叫声。
    狂风吹起巨浪,卷起千堆雪。
    无数雪白的浪花泡沫,拍打在苏大为脚下的礁石上,然而他却像是石像一般,一动不动。
    这里,就是李大勇生前作战的战场。
    他最后的荣光,他的陨落,也是在百济战场上。
    所以我来了。
    “走。”
    苏大为吐出一个字。
    率着身边沉默的同伴,向着百济纵深潜去。
    唐军在三韩之地苦心经营二十余载。
    随着李大勇的加入,迅速建立起一张高效的情报网。
    这些年,为大唐源源不断的提供着情报。
    令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,令大唐皇帝李治,能清楚的知道,在这片土地上正发生着什么。
    如今,随着李大勇的殒落。
    大唐的情报网彻底被摧毁,大唐仿佛突然之间,由一个耳清目明的人,变成了瞎子和聋子。
    苏大为来此,既为报仇,找到设计杀害李大勇的凶手,讨还血债,以牙还牙。
    亦身肩重建大唐在此的情报网络,为后续奔赴战场的苏定方等唐军,提供情报支持的重任。
    是的,任务很重。
    但无论多重,他都不在乎。
    正如他所说的,义之所向,百死不悔。
    李大勇之恩情,他愿意用性命来还。
    这就是意气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百济,是扶余人公元前三世纪,南下朝鲜半岛西南,所建立的国家。
    国中有八大姓氏,分别为:沙氏、燕氏、劦氏、解氏、真氏、国氏、木氏、苩氏。
    百济乃是高句丽创始者,朱蒙第三子温祚所建立。
    上层统治者,皆为扶余人。
    高句丽的扶余种占领此地后,统治原本居住于此的马韩部落。
   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据传倭国天皇血脉,亦是从百济飘洋过去的扶余种。
    所以天皇一族,一直与百济有某种说不清的联系。
    百济国的范围在半岛西南部,与高句丽接壤,东与新罗为邻。
    高句丽的地盘,大致相当于后世朝鲜,并拥有部份东北地区。
    而百济与新罗,则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韩国,一分为二。
    一座异常华美的香炉,立于殿中。
    有半人高。
    色为金铜,香炉顶部纹饰以精巧的莲花造型。
    炉身花纹辉粕而美丽,充满异域情调。
    在殿上供桌的位置,立着一尊华美的佛象。
    既华丽,且优雅。
    面上笑容浅淡,在香炉的烟气中,这分微笑,也变得越发神秘起来。
    从佛象来看,眼下的环境,当是一座佛堂。
    隐隐见殿上有二人,盘膝坐在蒲团上,仰面对着大佛,在轻声交谈。
    “这次又占了新罗十余城,继续这样胜利,新罗应该坚持不了太久。”
    “吞下了新罗,高句丽那边……”
    “放心,不是还有唐国吗,到时向大唐称臣,请唐朝发兵对付高句丽,咱们可以静静消化新罗的土地,过上数年,就不必担心高句丽了。”
    殿上另一人,似乎嗤笑了一声:“你当大唐是什么?那可是西边的大国,若是看着新罗不行了,必然会援手。”
    “那也是高句丽顶在前面……”一人沉吟道:“大争之世,我们不吞并邻国,不壮大自然,就会被其它强国吞并,眼下是最好的机会,趁着唐国忙着疏通西域,高句丽又挡在我们前面,我百济有大海天险,唐人不会打我们的。”
    “希望你说的是对的,可我总有些不安。”
    “福信,你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小了,实在不行,我们百济,还可以请倭国出手。”
    “唔,说得也是。”
    被称做福信的人,沉吟道:“我们若求援,倭国不会不管。”
    “那是自然,我百济王族与倭国皇族世代通婚,他们也流着咱们扶余人的血。”
    “对了,我们除去了大唐派来的细作,大唐那边……”
    “不用担心,他们不知道是我们做的,除去这些细作,我们的计划才能成功,百济才能得利。”
    “唔,话是这么说,是有些担心。”
    “把心放下吧,就算有事,也应该是找那苩春彦,与我等何干。”
    “哈哈哈~道琛,你真是坏透了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树影摇动。
    翻过大片的原始森林,可以看到一处不甚高的土丘。
    此时,苏大为正盘膝坐在土丘上,他对面的,是一身破旧衣衫,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男子。
    他的头发略为卷屈,有着三韩人的特点。
    大脸,细眼。
    鼻梁微塌。
    嘴唇略厚。
    但是这一切,混在他的脸上,却形成一种奇异的魅力,给人的感觉,并不难看。
    而且,这人的眼睛虽小,但眼里流动着光芒,显然是狡黠多智之辈。
    “昔年一别,没想到居然会在韩地再相见,苏帅,一向可好?”
    金法敏,双手扶膝,向着苏大为欠了欠身。
    “一样,当年可没想到,你居然会是新罗王的王子,未来,说不定你会成为下一任新罗王。”
    苏大为一瞬不移的注视在金法敏的脸上,像是要将此人,连皮带骨都看透。
    虽然他是做情报来到百济。
    但任何情报初始,都离不了一个支撑点。
    否则在陌生的环境下,如何立足?
    别说组建情报,只怕有别于百济的语言、穿着和习惯,反而容易被人看出来。
    身在敌国,人尽皆敌。
    此时,苏大为唯一的助力,也是李治临行前,唯一能帮到他的地方,便是给了一个联络新罗人的方式。
    新罗是大唐的属国。
    当前大唐出兵,名义上也是为了救被高句丽和百济痛揍的新罗。
    因此,听闻大唐方派出重要人员过来,新罗显得尤为重视。
    只是见面后,双方都吃了一惊。
    没想到,居然是故人。
    这里,原本是新罗的土地,现在已经是新罗与百济的边境。
    这几年来,新罗连战连败,要同时应付来自高句丽和百济的双线蚕食,百般支拙。
    如果大唐再不提供有力的支持,纵使新罗王金春秋再有雄心万太,用不了多久,他只怕得逃到海上孤岛,去继续宣誓主权了。
    “没想到大唐此次派出的联络人,居然是苏帅,见到您,我便放心了。”
    不管金法敏心中如何想,他的脸上,都堆满了笑容,仿佛见到苏大为,比见到苏定方还管用。
    当然,笑过之后,正事还是要谈的。
    “不知大唐此次,派了多少兵马?主帅是谁?我们新罗,该如何配合?”
    有些迫不及待,也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了。
    金法敏虽然穿着很低调,看起来是刻意为了跟大唐的联络人见面而低调。
    实际上,他也真的是心力交瘁。
    在他的脸上,那么小的眼睛下面居然都出现浓重的黑眼圈。
    眼睛也是肿的。
    下巴上的胡须蓬乱,显然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整理。
    脸上也有没擦拭干净的灰尘与污渍。
    他这个样子,与其说是新罗王子,不如说比苏大为更像是潜入进来的细作。
    这种形像,实在是有些“用力过猛”的嫌疑。
    在来之前,他守住新罗一处关隘,已经打退了百济人二十余次进攻。
    好不容易收到来自大唐的密信,刚好百济人退走,大喜之下,他根本来不及收拾,屁颠屁颠的便跑来了。
    若是没有大唐伸出援手,拉小弟一把。
    别说未来的新罗王。
    只怕下海摸鱼虾倒有他的份。
    这不是喜不喜欢大唐派兵来的问题。
    这是生存或是毁灭的灵魂拷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