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fbl.info www.mfbl.info,最快更新<a href="http://www.mfbl.info/book_71268/">大唐不良人</a>最新章节!
    守卫故百济寂北城的人,名孙元谋。
    其祖上是从辽东逃难至此的汉人,在百济落户已经超过三代,长达六十年。
    据孙氏自己说,他家祖上原为旧隋将军,隋朝末年,隋炀帝三征高句丽,中原混乱,天下英雄揭竿而起。
    孙氏为避祸而来。
    总之孙氏本为外来之将,但三代人都为百济效命,在孙元谋这一代,终于获得百济的信任,积功至城主一职。
    在苏定方率大唐主力,水陆并进,半月内击破泗沘城,吞并百济后,许多城池望风而降。
    这孙元谋祖上本为中原汉人,没想到别的城都降了,它却屹立如故。
    甚至当时扶余义慈和道琛都逃亡至北境,得到寂北城的收留。
    只是后来随着扶余义慈向苏定方投降,寂北城迫于大势,不得已才表示归顺大唐。
    可等苏定方率军退走,寂北城这里,又是第一个砍了唐使,并诱骗驻守寂北的一队唐军,大约百人。
    先以酒灌之,趁醉将这些唐军悉数斩杀,人头于城外垒成小型的京观,以示与大唐誓不两立。
    黑齿常之带着人,来到寂北城的护城河前,看着前方城门脚下,那一堆早已高度腐烂,甚至露出白骨的骷髅,心情颇有些复杂。
    但他是聪明人,很快调整好内心情绪。
    以大唐之之强,若垂天之云,如鲲鹏万里。
    在寂北城损失的这点人不算什么。
    以自己亲眼所见,苏大为、刘仁愿、刘伯英等,都是一时良将。
    而身边娄师德、王孝杰、苏庆节、阿史那道真、崔器等人,都气度不凡,有名将的潜力。
    大唐之人如此,小小的百济,如果一味去抵抗,那是以卵击石。
    扶余义慈等自己都投降大唐了,难道指望百姓与唐顽抗到底,玉石俱焚吗?
    大唐本身就是天下的文明中心,是儒的发源地。
    半岛文化都受其影响。
    被一个更先进的文明兼并,对半岛来说,是更光明的前景,而不是破坏。
    原本大唐收百济做属国,只要百济承认其天可汗的地位,安心遵守朝贡体系即可。
    结果因为扶余义慈的短视,无数次触怒大唐,不听天可汗之劝,致有今日之祸。
    最可恶的,便是那道琛,还有扶余福信。
    他们俩一个仗着和高句丽的关系,一个仗着倭国关系,自以为能挑衅大唐,简直是不自量力。
    黑齿常之带着四名亲兵来到寂北城下,隔河与城头守将喊话。
    守在城头的,自然不是孙元谋本人,而是他手下大将。
    一个长得豹头环眼,身材高大,面容沉毅的守将立于城头,在城兵的拱卫下,以扶余语向黑齿常之喝问。
    “你是谁?来寂北城做什么?”
    “我是黑齿家的黑齿常之,奉王命前往高句丽。”
    “你奉的王命,是哪个王?”
    “自然是扶余丰王。”
    “王现在何处?”
    “在周留城。”
    “何时去的?”
    “上月。”
    一问一答,很快便打消了城头守将的疑虑。
    一来口音对,黑齿常之是本地人,口音带着百济国上层贵族的语调,一些贵族专用字词,做不得假。
    城头的守将过去接待过不少大人物,之前还接待过扶余义慈和道琛,自然清楚这些。
    一听黑齿常之的口音便信了六七分。
    再则内容对。
    许多埋坑的问题,黑齿常之都一口说出来,丝毫不差,这绝不是外人可以假冒的。
    因此守城的城将令人放下吊桥,又令一队兵出城,帮忙架设浮桥。
    原本护城河上有桥,在战事起后,为了安全已经被焚毁了。
    现在城内往来,都通过浮桥过河。
    守城的城将怕是做梦也想不到,堂堂百济国的贵族官员,达率黑齿氏会投靠了大唐。
    以黑齿常之的身份和见识,要想忽悠一个小小的城将,简直是手到擒来。
    唐军沿着浮桥,两千余人都过了护城河。
    在跟着黑齿常之要进寂北城时,突然出了点意外。
    城头那位守将,不知是哪根筋不对,说不能让这么多外军进来,只许少部份人进城,大部必须留在城外。
    寂北城可以提供粮草和热汤。
    黑齿常之目光投向苏大为。
    见骑在马上的苏大为,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。
    黑齿常之转头向城头的守将道:“那就如此吧。”
    黑齿常之是明面上,这支“百济义军”的领袖。
    而苏大为是实际上真正的首领。
    幸好黑齿常之本身即为大将,而且生性沉毅,遇到突发事件,也能举止从容有度,毫不慌张。
    当下,从两千余唐军中,挑选了两百人要进城。
    结果守将还是说太多,黑齿常之作色发怒,这才勉强答应进来百五十人。
    吩咐剩下的唐军就在城脚下安心驻守,等待食物。
    黑齿常之连同苏大为、安文生一同入城。
    娄师德和王孝杰则留在城外,管理那两千余唐军,准备应付各种状况。
    进城时,还好没限制众人骑马。
    开城的城兵还向黑齿常之陪笑道:“几位将军来得可真巧。”
    “怎么?”
    “沙吒将军的使者不久前刚到,正说起王的事,你们见面,必然更加欢喜。”
    黑齿常之微微一怔。
    沙吒,莫不是沙吒相如?
    他对此人并不陌生。
    原本他驻守北地郡,他为郡将,沙吒相如为其副手。
    后来沙吒相如调去了东边边境,归入阶伯手下,参与对新罗的战争。
    两人之间,有数年未见。
    但是当日在追逐苏大为一行人的时候,黑齿常之秘密联络阶伯,通过的,便是沙吒相如这层关系。
    应该不会这么巧吧?
    不过再转念一想,就算沙吒相如派人联系寂北城,多半也是为了叛乱之事。
    而且沙吒相如不可能亲自来。
    寂北城里,认识自己的人可能有,但知道自己后来遭遇,知道自己投靠唐军的,应该一个也没有。
    他心境镇定而强大,稍微想清其中的关节,微笑点头道:“沙吒原来做过我的副手,现在没想到已经做出这么大的事业,真是令人钦佩。”
    苏大为与安文生好像黑齿常之的副将一样,跟在他身侧。
    一百五十名唐军,以五十人为一队,分为三队,跟在三人身后。
    此时经过半年的学习,两人听扶余话已无障碍,只是说扶余语时,口音还是听得出细微差别。
    苏大为听到黑齿常之说的,心中暗想:原本历史上,你和沙吒相如皆拥兵反叛,而且颇懂兵法,给唐军制造了不少麻烦。
    好在本将提前布局,把你给挖过来了。
    不过沙咤相如据说也很有两下子,要是把此人也能招揽过来,自己一次收两员百济名将,倒也算一段佳话。
    据后世考证,沙吒相如后来也归降了大唐,在武则天朝时崭露头角。
    不过当时他已改名叫沙吒忠义。
    那些都是后话。
    现在寂北城,苏大为他们还是弱势一方,必须步步小心。
    以获得补给和情报为上。
    城卫这边,带着黑齿常之和苏大为他们,来到城北的一处宅子,表示他们可以在这里先休息,一会禀明城主孙元谋,城主可能会亲自过来。
    城外士卒补给的事不用担心,自会有人去做。
    黑齿常之一边点头,一边暗自从他嘴里套话。
    就在这时,忽听马蹄声响,从前方街角行来一队人马。
    带头的人,身穿鱼鳞甲,看上去是唐军的装扮。
    黑齿常之反应极快,面色一变,伸手拔刀道:“唐将怎么会在这里?孙元谋反了?”
    “将军息怒!”
    城卫负责接待的人吓了一跳,忙道:“这是沙吒将军的使者,他们身上穿的,是从唐人手里缴获的衣甲兵器。
    唐甲坚韧,唐刀锋利,都是趁手的好兵器。”
    黑齿常之面露惊疑之色,回头向身边的苏大为看了一眼。
    好嘛,这事闹的。
    唐军装扮成百济叛军。
    而真正的叛军却一身唐甲。
    真邪,假邪?
    苏大为略一思索,哈哈一笑,以唐语道:“假做真时,真亦假,达率看我这番唐语学得不错吧?”
    黑齿常之目光微闪,心中佩服苏大为的大胆。
    一旁的寂北城卫,也向苏大为投来佩服的目光:“这位将军唐语说得真好,我都听不出差别来。”
    心下暗自抹汗,幸亏这边人会打圆场,不然就尴尬了。
    他却不知,在他面前的,并非是扶余人,而是真正的大唐将军。
    来的那队沙吒相如的使者,刚好也是百余人。
    也不知是真的这么巧,还是寂北城这边故意派他们前来试探。
    为首一员大将,穿着唐人的鱼鳞甲。
    面孔金黄。
    也不知是肤色如此,而被衣甲的光芒映照的。
    他的双眼如牛般圆瞪。
    下颔生着乱戟一样的黑须。
    头上没戴头盔,蓬乱的发鬓在头顶束起,用一枚木枝穿过。
    腰上佩的刀,看上去也是唐军形制。
    跟在他身后的百余人,衣着五颜六色。
    有唐人的制式,也有百济人的,甚至新罗人和高句丽人的。
    黑齿常之面带警惕,向身边城卫喝问:“他们真的是沙吒相如的人?”
    “真的,真的。”
    便在这时,来者已骑马至二十步外。
    马上叛军向黑齿常之上下打量,面露狐疑之色。
    突然,此人开口道:“我听说黑齿常之被唐人抓去了,你究竟是谁?”
    气氛,陡然紧张。
    唐将中许多人,下意识按住腰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