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fbl.info www.mfbl.info,最快更新<a href="http://www.mfbl.info/book_71268/">大唐不良人</a>最新章节!
    大唐龙朔三年六月。
    熊津江边,燕鸣啾啾。
    “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,都督府诸事繁忙,各位请回吧。”
    苏大为站在船头,向一直追到船上来的刘仁轨等将道。
    “苏都督,借一步说话。”
    刘仁轨看了看身边,伸手示意。
    在其余将领诧异的目光下,他请苏大为和他一起走到大船一侧,站在船舷边,迎着凛冽的江风,压低声音道:“苏都督,你这次,实在让本将为难了。”
    “刘都督,何事为难?”苏大为嘴角挑起若有若无的笑意,看向眼前的老将。
    刘仁轨比之前,头发又花白得多了些,满鬓风霜之色。
    眉宇间深刻的皱纹,难掩他神情的疲惫与焦虑。
    嘴角都起了一串撩泡。
    可见心事颇重。
    “代都督,我是代都督,苏都督莫要这样称呼。”
    “那我已卸任,你叫我苏大为即可,毋须再叫我都督。”
    面对苏大为那张英气勃勃的脸庞,刘仁轨一时无言,只得摇头苦笑。
    “苏都督,咱们在百济共事,时间已经不短,我知你做事极有章法,而且胆量奇大,可是依我看,有时候都督又过于胆大了。”
    苏大为看向刘仁轨,这位大唐李治朝中允文允武的名将,此时一头白发随着江风舞动着,眉宇间疑虑之色不似做伪。
    “苏都督,我不知你是出于何种理由,百济的伪王扶余丰等贵族,你都将其押送回朝,但偏偏留下鬼室福信和道琛这两人。
    须知此二人都是榜上有名的,陛下此次急召,或许正与此事有关。
    你能瞒一时,能瞒过一世吗?”
    说着,刘仁轨又在苏大为的随行队伍里扫了一眼。
    没有看到任何可疑的人。
    这反而令他心里越发不安起来。
    他是忠直的直臣,在太宗朝时便以敢言直谏闻名。
    甚至在太宗故去后,不惜与长孙无忌交恶,也要仗义直言。
    好不容易熬到长孙无忌他们下台,却又恶了李义府。
    若不是征高句丽需要他这等将才,又有刘仁愿和苏定方、苏大为等人的护着,他都走不到现在。
    正因为经历过许多险恶风浪,他更不愿意看着苏大为这样年轻的将星,因为做事过于奔放大胆,而惹怒了帝王。
    照理说,像道琛和鬼室福信这样的反叛军中的首脑人物,必然是要随着扶余丰等人一起押回长安,以显其功。
    但奇就奇在,苏大为并没有这样做。
    别的战俘统统都押回去了,独漏了此二人。
    这一点,令刘仁轨一直大惑不解。
    他已是知天命之年,做事比年轻时稳重许多,一直隐而不发,就是想弄清楚,苏大为究竟想做些什么。
    可是直到现在,到苏大为即将回大唐,也没有见到道琛和鬼室福信两人的踪迹。
    忍不住了。
    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,两个叛军首脑,总不能凭空消失。
    苏大为,苏都督,你究竟要做什么?
    听到刘仁轨语带急切,看他脸上那抹关切,苏大为收敛了脸上的笑容,向他郑重抱拳道:“刘都督,我并非不知轻重之人,此事,我自有分寸。”
    “若陛下问起来……”
    “我自会给陛下交代。”
    “罢罢。”
    刘仁轨无语摇头:“我并非关心那两个百济叛臣,而是担心你,苏都督前途远大,不可为了小事而恶了圣眷。”
    “多谢刘都督提点。”
    苏大为向刘仁轨再次郑重抱拳:“此事我会向陛下说明,刘都督放心……”
    停了停,他接着道:“百济现在最紧要是民生和钱粮,只要民有所食,有所衣,就不会掀起大的乱子。”
    听苏大为提起百济之事,身为熊津代都督的刘仁轨叹了口气,向苏大为抱拳道:“苏都督不光善于用兵,对民生政务,处理也极妥当,本将也是佩服。
    只要百济环境不变,我当萧归曹随,令熊津都督府安抚四方,保住来之不易的基业。”
    “至于倭国之事,我已单独奏于陛下,暂且由熊津都督府遥控,安文生、黑齿常之这些人,都是能力出众之将,倭国又隔着大海,应该出不了乱子。
    若那边局面安定,我意令倭国钱粮税赋,抽调押解朝廷,其中再支取一部份,反哺熊津都督府。”
    听到苏大为如此说,刘仁轨不由动容。
    “若真能如此,熊津都督府的兵卒就不会再为钱粮所困,末将在此,替都督府众将士先行谢过苏都督。”
    “此乃我份内之事。”
    苏大为摆摆手道:“还得等陛下应允后,才敢放手施为,这段时间,若是倭国那边有事,还望刘都督帮衬一二。”
    “一定。”
    “我走后,东面之事都托付给刘都督了,我那几位故友,还望刘都督多多看顾。”
    刘仁轨一抚长须,爽朗大笑道:“他们几个都颇有才能,就算苏都督不提,我也会善待,苏都督放心。”
    “好,时间不早,我这便启程,希望它日能在长安,与刘都督共求一醉。”
    “哈哈,固所愿也,不敢请尔。”
    拜别了刘仁轨,又与苏庆节、高大龙、周良、娄师德、王孝杰、薛仁贵等将领一一叮嘱。
    待诸事完毕,苏大为才在船工的催促下,与众人挥手作别。
    船帆扬起,江风鼓荡。
    数艘大船连成一线,顺着熊津江,驶向出海口。
    到了港口,将换上水师大船,跨过大洋,登陆莱州。
    即后世山东蓬莱。
    然后再走陆路,顺利的话,四五个月后,就能回到长安。
    船行一半,忽然见到岸边旌旗招展。
    号角声起,隆隆的马蹄声,迅速由远及近。
    船上诸人放眼看去,只见一面大旗,随着江风飒飒舞动。
    辽东道大总管,李。
    “是英国公!”
    苏大为身边的亲兵们发出惊呼。
    “大总管亲自来送都督了!”
    苏大为心中一动,站在船头向着岸边远眺。
    但见战马军阵中,挥写着李字大旗下,年过七旬的英国公李勣勒马岸边,向着这边眺望。
    距离遥远,双方谁也没说话。
    只是隔着江水,遥遥挥手。
    苏大为远望着李勣苍老的容颜,心绪一时激荡,向着他抱拳拱手致谢。
    双方的目光划过江面,虽无言,却胜过千言万语。
    虽然李勣以谋身为重,但毫无疑问,他是自太宗朝到李治朝,最重要的大唐名将之一。
    若是少了他,大唐的武德,也会少上一抹色彩。
    就算他是为了身后之事,特别礼遇善待苏大为。
    但这份用心,仍让人无法不记在心里。
    苏大为也清楚,征高句丽时,李勣特意征召自己为副大总管,其实是卖了个人情给自己。
    令自己的从军履历上,再添上极光彩的一笔。
    说句实话,用不用苏大为,对他李勣用兵并无影响。
    但他起用苏大为做副大总管,这便是主动帮苏大为送梯子,帮苏大为镀金。
    有了这次的履历,下次若朝廷中用兵,苏大为的起步,至少也得是个总管。
    当然,因为苏大为出色的送出助攻,也间接帮了李勣,在军事生涯最后一仗中,画上完美句号。
    两人可以说是互相成就。
    这是一种默契。
    “李勣这老头,其实也挺可爱的,他狡猾,但却不会令人讨厌。”
    “阿兄,你说什么?”
    聂苏的声音从一旁响起。
    苏大为一伸手,轻轻在聂苏的鬓发间揉了揉:“没什么,我们要回长安了,要见阿娘了,你高兴吗?”
    “高兴……”
    聂苏的脸上突然涌起红晕,不知想起了什么,跺了跺脚,逃也似的跑开。
    留下苏大为独自在船舷边,吹着江风,一时茫然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初晨的光芒,照在干涸的土地上,雾气升腾。
    此时已是大唐龙朔三年深秋。
    长安城外郊区,草木尽黄,秋风萧萧,却也阻不住车马辘辘。
    做为大唐帝国的中心,人口百万的长安城。
    尽管离城还有数十里远,各种道路却已拥堵不堪。
    从南到北的商人,信使,来往的军士,旅者,从塞外归来的胡商。
    还有各处赶着回京叙职的官员。
    各国来朝见天子的使节。
    其繁华忙碌景象,丝毫不亚于后世节假日的交通要道。
    “敢问将军,可是从辽东来的?”
    骑在马上的苏大为,处在人流队伍中,正自苦笑。
    突然听到一旁有人向自己打着招呼。
    转头看去,看到一驾马车,正停在身侧。
    马车的门帘掀开,露出一位中年官员的脸庞。
    看着此人倒是有些面生,应该未曾见过。
    不过在苏大为身边的亲兵,却有人隐约发出惊呼声。
    “太原王家!”
    苏大为向身旁扫了一眼:“王家?”
    马车内那人向苏大为正正衣冠,抱拳道:“在下太原王氏,王茂叔,现为谏议大夫,因见将军旗号,像是一位朋友提到过的熊津都督,故而发问,还请见谅。”
    “原来是谏议大夫。”
    苏大为忙向对方抱拳见礼。
    脑子里搜肠刮肚的思索着,这个太原王家,都有哪些名人。
    好在亲兵中有人小声提醒:“太原王氏可追到秦国名将王翦,第四十九任家主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,雍州司功。第五十世家主王劭,拜博士官,即谏议大夫之父。”
    “王福畤,王劭,王茂叔……”
    苏大为仔细一想,突然灵光一闪,想起一人,忙向马车中的王茂叔抱拳道:“谏议大夫说的朋友,可是太原王勃?”
    太原王家,那不就是初唐四杰里王勃的家族吗?
    初唐四杰里,骆宾王、卢照邻都和自己打过交道,现在就是杨炯和王勃还未曾见过。
    不过这些文人都有自己的圈子,没准就是骆宾王那个大嘴巴,说给王勃,王勃又在王茂叔那里提起过自己。
    就在苏大为如此想时,只见马车中的王茂叔脸上露出古怪之色:“王勃是在下族叔,年方十三,敢问苏都督从何处得知他的名字?”
    啊?
    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