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_笔趣阁小说网_笔趣阁小说阅读网 > 都市小说 > 我真的是捡漏王 >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老照片
    mfbl.info新笔趣阁 www.mfbl.info,最快更新<a >我真的是捡漏王</a>最新章节!
    外婆从张易的手里,拿过那张照片。
    仔细地看了一阵子,她说。
    “对,应该就是这张照片,这是你4岁时候照的。我看她哭的凶,就从那边墙上相框里揭下来了一张送给她了。”
    外婆说着,指着那边的相框。
    中间有一个地方是空出来的,照片就是从那里取出来的。
    “她还在村子里住吗?”
    张易继续问。
    从外婆的肯定,可以看得出来,夏千寻应该就是当年的那个女孩儿,否则,他的手上不可能拿着张易的照片。
    只是女大十八变,童年时候的记忆已经很模糊,当时在翠微华府再见到她的时候已经认不出来了。
    “你爸妈把你接之后,好像……好像过了没多久,她家就从村子里搬走了,反正现在房子已经空了,时间长了没修缮,都快塌了!”
    外婆回答道。
    “她家是姓夏,对吗?她是不是叫夏千寻?”
    张易继续追问。
    外婆感觉奇怪,自己这外孙儿怎么一直在打听这个童年的玩伴儿,外婆还觉得,张易早就忘了童年的那些事了,毕竟,都快20年过去了。
    外婆仔细想了想,才回答。
    “不是吧,我记得那家人姓李,那个小女孩叫李墨雨。那家都是文化人,起的名字还挺好听的!”
    外婆这样的回答,倒是让张易意外。
    李墨雨?
    不是夏千寻?
    连姓氏都不一样,难道,张易搞错了?
    可如果是张易搞错了,夏千寻为什么会带着一本书,书里放着张易小时候的照片?而且张易外婆也说了,这照片就是张易小时候的。
    这一点不会错的,可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?
    “外婆,咱们村子里有没有姓夏的?”
    张易继续问。
    “你让我想一想啊……姓夏的……是哪个夏?”
    外婆问完,张易捡了一根树枝,在地上把那个字写了出来。
    “夏?好像还真没有姓夏的,咱们村子里的姓氏相对比较集中,像咱们何家就是个大姓,还有别的大姓,王家,陈家,宋家,其他的都是没几户的小姓氏,人很少,咱们村确实没有姓夏的!”
    外婆的语气,非常肯定。
    看来是真没有。
    张易不死心,又继续问。
    “那……外婆,夏千寻这个名字,你听说过没有?”
    “谁?”
    外婆疑惑,没听清楚那个名字。
    张易就又重复了一遍。
    “夏千寻!”
    同时,张易还把她的名字给写了出来,张易手机上还留有照片,找出照片还给外婆看了一下。
    外婆看完摇了摇头,她又问。
    “小易,这是你相好?”
    张易尴尬的点头。
    “是啊!”
    “这女孩子长得可真俊,小易,真有眼光!”
    外婆拿着照片,仔细地看,赞赏连连,还说什么时候领回来,让她见见。
    其实,张易这次回来调查的结果,让张易有那么一些失望,还以为夏千寻就是童年的那个她,可现在看来好像又不是,名字都不对,姓氏也不一样。
    可是。
    夏千寻拿着的那张照片又是外婆确认过的,这一点没有办法解释清楚。
    李墨雨和夏千寻之间,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?
    她们会不会是一个人?
    这时候。
    外边跑“业务”的小舅宋力回来了。
    张易和外婆一块回到院里,发现宋力带来了很多人,一个个手上都抱着老物件。
    这小舅号召力还挺强的,才短短半个小时,叫来的人居然都已经拍成了一百多米的长队了。
    陈叔中途去了县城一趟。
    这会儿刚好也赶到了张易外婆的村子里,刚好跟上鉴宝的环节。
    不过,鉴定了一会儿,陈叔有些泄气,村民们拿来的东西根本都不值钱。虽然也有一些瓷器,但是,年份不超过30年,连古董都算不上。
    搞了半天,陈叔那边就收到一枚铜钱。
    清代的天元圣宝,是那时候天地会组织使用的信物,不过,这东西市场上流通的比较多,不太值钱。
    陈叔500块钱收了。
    到市里,转手卖出去,最多也就两三千,可能还没人要。
    还有个老爷子,拿了一把清代的八斩刀,但是,做工粗糙,基本上跟废铁没什么区别,还不如天元圣宝。
    中间休息的时候。
    陈叔私底下跟张易说。
    “小易,这村子里的宝贝也真够贫的!”
    贫并不是指经济水平,说的是古董行当里的行话,就是出不了好东西的意思,很显然,陈叔对这个村子有些失望。
    当然,张易也无所谓,本来这一趟过来,铲地皮不是最主要的目的。
    张易问陈叔。
    “陈叔,你在县城有没有收获?”
    陈叔直接点头。
    “还行,有一幅清代的古画,顺治皇帝的画作,等下以帮我看下,我感觉,那幅画肯定是真品!”
    怪不得陈叔提不起劲儿,原来早就有大收获了。
    顺治皇帝的画作,没个百万是不可能的。
    陈叔出了一百万出头的价格收的,到时候,上个拍卖会,估计拍个三五百万不成问题,几倍的赚头。
    不像刚收的铜钱,500块,也能几倍的赚头,但利润也就一千块左右。
    确实是有落差的。
    “行啊,等下我鉴赏一下。还有别的没?”
    张易感觉,陈叔后边还憋着大招。
    果然,这么一问,陈叔嘿嘿一笑。
    “小易,这一趟我觉得,我要赢你了!”
    一听陈叔这么说,看来,后边这件东西妥妥的就是重器了。
    “陈叔,您就别卖关子,后边那一件,是啥东西?”
    张易立刻问。
    “那一件还没有收到手,不过,等下这边的东西看完之后,我得去县城一趟,继续谈那件东西。”
    “陈叔,您就别卖关子了,到底是啥东西啊?”
    张易问完,陈叔神秘一笑,回答。
    “是个清代的仿漆雕瓷龙纹瓶,非常漂亮,之前我只看到了照片,那美感,跟剔红是一个级别的,而且,这种仿雕漆瓷瓶本来就非常的少见,颜色近似于祭红釉,绝对是瓷器里边的稀缺品啊!”
    陈叔说的这类瓷器,张易还真的没见过,不过,他听说过,之前有个乾隆年款的仿雕漆瓷龙文瓶,在拍卖会上拍了将近8000万的价格。
    这种瓷器,就是喜欢的人特别喜欢,不喜欢的,可能对它就没什么好感了。
    陈叔就是属于特别喜欢的那种。
    他对红色的古董,是情有独钟的。
    如剔红古董,就是个典型的例子。
    聊了一阵子,现场的鉴宝环节继续,虽然前边也没成交多少,但是,有张易小舅在招呼着,大家还是很有热情的。
    到后边。
    倒是有些起色。